社论:扩展高质量就业空间,带动就业人员收入增长
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去年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在纳入统计范围的19个行业门类中,有18个行业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保持增长,只有房地产行业就业人员工资出现了下滑。
具体来看,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可以看到,虽然工资水平保持增长,但是增速回落。
(资料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劳动者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虽然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既有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大环境等外部因素,也有单位改制、用工结构变化等内部因素,但当前,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的实现,都要求通过更加充分的高质量就业,持续提高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
要实现更加充分的高质量就业,首先要以经营主体的发展为基础,从而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的岗位。
去年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其中指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挖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就业潜力,创造更多更高质量更高收入的就业岗位。
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出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具体措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不但会对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也会为高质量就业提供支持。
有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经培育了7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家。虽然这一数字与全国的经营主体总量相比还显得很小,但像原子核裂变一样,其产生的能量很大,对带动高质量就业影响也十分深远。
国家统计局此次发布的数据也显示,无论是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2022年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均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些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速也相对较高。
其次,就业者要充分认识就业环境变化,努力适应高质量就业对其素质的更高要求。
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无论对已经就业者还是即将就业的人群都同样重要。对已经就业者来说,要能适应技术进步和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不断提升自己;对将就业者来说,要能够抓住技术革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创造的新就业机会。
在今年3月上海举行的2023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会上,1500多家单位线下提供招聘岗位超过3.7万个。其中,专精特新企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用人需求旺盛。这体现出了“新”的魅力,也展现出“薪”的魅力。
其三是,促进高质量就业还需要政策的支持。
实现高质量就业,既需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也需要继续为企业减负担、增活力,增强市场主体岗位供给能力。为此,就需要继续为能够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的经营主体提供包括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支持。
上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中说,要适应数字中国、健康中国、制造强国等建设和本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各类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符合条件的企业大规模开展重点行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能培训。这虽然是针对职业培训而言的,但同时也是对所有就业者而言的。这肯定会有资金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上述《纲要》指出,将来要全面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水利、应急、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助力相关行业治理能力提升。这些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同时也给高质量就业、提高就业人员收入水平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