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存款“搬家”背后
来源:中国经营网
(相关资料图)
本报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央行近日发布的《2023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住户存款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及理财市场回暖,使得居民储蓄有所分流。数据显示,4月理财存量规模环比增加,结束了自去年10月以来的下行趋势,重回扩张区间。据国盛证券研究所数据,截至4月末,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7.37万,较3月增加1.34万亿元。
另外,存款利率下行亦是住户存款“搬家”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18日,平安银行、桂林银行、东营银行、宜宾市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协定存款利率及通知存款利率。另外,自4月以来,河南、湖北、陕西、广东等多个省份已有20多家中小银行(含农信社)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13个月同比多增”被打破
《报告》显示,截至4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79.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9%;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7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个百分点。
根据《报告》,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
另外,截至4月末,外币存款余额为8819亿美元,同比下降11.6%。4月份外币存款减少296亿美元,同比少减192亿美元。
从住户存款来看,记者统计发现,4月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同比多减4968亿元,打破住户存款连续13个月同比多增态势,上次同比多减是在2022年2月。
2022年,住户存款总体维持增长趋势。据央行数据,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
此外,央行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可见,今年一季度存款增加额度相当于去年增加总额度的55.49%。
天风证券宏观首席研究员宋雪涛表示,2022年住户存款增加是居民减少消费、投资、购房行为的结果。2023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同比多增2.1万亿元,则是收入修复和理财存款化的结果。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25元,理财存续规模相比于2022年末下滑2.6万亿元至24.2万亿元。
目前,资金走势已发生改变。针对4月住户存款下降的现象,信达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解运亮表示,居民存款增速或已进入下行通道,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居民存款增速降至17.7%,连续2个月回落共0.6个百分点,下行拐点出现,未来居民存款增速有望持续回落。一是从边际上看,居民储蓄意愿开始松动,消费和投资支出意愿均有望进一步好转;二是从基数上看,2022年居民存款增速大幅抬升,基数随之走高,同比指标面临下行压力。
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今年以来,存款利率呈现下调态势,是存款“搬家”的影响因素之一。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18日,平安银行、桂林银行、东营银行、宜宾市商业银行、河北安平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协定存款利率及通知存款利率。其中,桂林银行对通知存款各期限存款产品利率和单位协定存款利率下调幅度高达55BP,而郑州银行对郑薪宝存款产品执行利率下调30BP。据记者了解,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是一种“类活期”存款,在满足较高资金灵活性的同时,也可提供给储户高于活期存款的收益。
除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外,今年银行个人定期存款及活期利率亦呈现下降态势。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4月以来,河南、陕西、广东、湖北等多个省份已有20多家中小银行(含农信社)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另外,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3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近日宣布,5月降低存款挂牌利率,个人存款方面利率均降至3%以内。其中,浙商银行5年期定存下调了30个BP至2.95%;渤海银行3年期定存亦下调30BP至2.95%。
中信证券FICC研究团队认为,存款利率下调,对储户的吸引力减弱,存款“搬家”的现象或将强化,个人有可能将存款资金转移至消费、投资等活动。同时,存款利率上限下调,储户获得的利息收入减少,存款作为资产配置选项的吸引力也随之下滑。根据央行最近的调查问卷,居民储蓄意愿较2022年年末已经边际减弱,4月居民存款减少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现象,预计储蓄意愿下降的趋势短期内还将延续,直至恢复至常态水平。
此外,消费提振也是住户存款减少的一个影响因素。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
按消费类型分,4月份,商品零售31159亿元,同比增长15.9%;餐饮收入3751亿元,同比增长43.8%。另外,记者注意到,商品零售中,金银珠宝类4月份消费总额达231亿元,同比增长44.7%;汽车类4月份消费总额达3620亿元,同比增长38.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大多数领域消费额度同比增长率在4月有明显提升。
近日公示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一季度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2%,比上季增加0.5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减少3.8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8.8%,比上季增加3.3个百分点。上述结果显示,居民投资理财意向明显。
理财市场逐渐回暖
“4月居民存款减少的情况,主要是在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回暖背景下,居民储蓄有所分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温彬告诉记者。
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底,普益标准口径银行理财总体存续规模为25.51万亿元,推算全市场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7.37万元,较3月增加1.34万亿元。理财规模回升,既存在季末之后理财规模季节性回升因素,也存在净值回升带来的申购力量加强因素。
分投资类型来看,根据国盛证券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4月,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存续7.90万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16.37万亿元,混合类产品存续0.93万亿元。与3月相比,现金管理型产品增加215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增加1190亿元。
从收益率上看,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4月末,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4.43%,环比上涨0.47个百分点;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4.28%,环比上涨0.21个百分点;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80%,环比上涨0.58个百分点;近1年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50%,环比上涨0.15个百分点。另外,理财公司存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呈现上升态势。
中信证券FICC团队认为,考虑到储户对于原属于存款的资金的安全性要求往往更高,因此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或将迎来增量资金,4月居民存款结束连续13个月同比多增的同时,理财规模则是时隔半年止跌回升,债券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也较3月上行,说明一部分储户在存款“搬家”后,将目光投向这类低风险资管产品,未来或将持续迎来增量资金。
宋雪涛表示,2023年4月和一季度最核心的不同在于理财市场的变化,4月理财存量规模环比增加,结束了自去年10月以来的下行趋势,重回扩张区间,居民增配理财等资产是理财风险降低、收益回升和存款利率下滑共同作用的结果。受益于债券市场走强,今年理财市场表现逐步好转,理财产品单位破净率从2022年12月峰值的29.2%持续下滑至2023年5月12日的4.7%,叠加这一时期下滑的存款利率,存款对居民的吸引力逐渐减弱,而理财对居民的吸引力则不断增强。从5月理财规模上看,随着破净率进一步回落,居民还在继续增配理财产品,存款理财化趋势有望延续。
另外,部分资金亦流向股市。中金公司研究报告则显示,4月以来A股日均股票成交额1.14万亿元,较一季度的8787亿元和2022年的9256亿元,均有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