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稻香,播撒奋斗之种
【资料图】
新湖南客户端5月29日讯(通讯员李帅孙佳乐)一颗稻种,填满天下粮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袁隆平用一粒种子帮助中国人端牢了饭碗,改变了世界。
近日,在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之际,长沙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应化本科生党支部学生党员走进隆平水稻博物馆,了解一株水稻的历史,感受杂交水稻产业化的发展成就,走进袁隆平院士的追梦人生,传承劳动与奋斗的精神。
“中国的水稻种植史,不仅仅是栽培一种农作物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垦殖、成长、进步的史诗。”学生党员跟随着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走进水稻历史展厅,了解一株水稻的历史,感受民族的进步和祖国的发展。展厅分别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场景等方式,向大家展示杂交水稻的生产过程和发展历史,以及稻作文化和水稻科技。一帧帧图片,一幅幅画卷,一个个故事, 筑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稻米之路、 文化之路、 文明之路。
(学生党员正在参观水稻历史展厅)
“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在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展厅,学生党员走进袁隆平院士的追梦人生。他的人格魅力就像一袋袋精神食粮,滋润着大家的心灵。“国士无双,精神永存。袁隆平爷爷一生守望稻田,把稻香送给全世界,他以他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家国情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向这位禾下英雄学习,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把实现自身价值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发展之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学生党员李让表示。
(应化本科生党支部支部成员合照留念)
此外,在参观博物馆前,学生党员围绕“越千年稻花香,感禾下乘凉梦”为主题进行了手工作品制作。他们采用水彩笔、油画棒、剪纸、粘土等多种材料,创作了“裸眼3D画”、“大碗米饭”、“秋收图”等手工作品。
(学生党员制作手工作品)
青春的誓言如稻苗蓬勃,传承的决心如稻穗饱满。学生党员纷纷表示,“我们应该做一粒好种子,传承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