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这里缘何成为盐业产销中心
盐是百姓生活重要的必需品,不可一日无之。古代食盐多由国家垄断产销,盐课是国家的重要收入,两浙闽广盐课更为重要。
先讲个小故事。元政府沿用宋代食盐专卖制度,商人凭颁发的盐引做买卖。至正十年(1350),由于连年灾害,温台处农民起义频繁。在这兵荒马乱时节,处州商人王文兴在温州城丢失了十六道盐引,到处寻觅无着。第二天早上,他寻到元丰桥附近时,见一儒者,急问有无见到盐引。该儒者为温州人,名叫林均翁,说已在这里等了很久,从怀里取出盐引完璧归赵。王姓商人感激不尽,伏地鸣谢。
【资料图】
那么,元代温州为何会成为盐业买卖中心?瓯江边的盐仓通过港口码头运往哪些城市?元代温州地方官员应对贩卖私盐有哪些措施?以下文字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陈彩云《元代温州盐政考述》(原刊《盐业史研究》2011年第2期)一文,有增删,标题为编辑后加。
图表据“历史研究”
一、元代温州盐业生产及行销
温州地处浙江沿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滩涂,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海盐产地。元代继承南宋以来温州所建立的五大盐场,分别位于从乐清湾到平阳的沿海一带。
乐清县有两个盐场,“天富北盐场盐课司在乐清县玉环乡三十三都,元在三十六都海岛中,设司令、司丞监办盐课。长林盐课司在本县长安乡六都塔头,宋政和元年创,元仍其旧,设司令、司丞监办盐课”。
乐清盐场现状(新华社发蔡宽元摄)
永嘉县有永嘉盐场,在二都永兴。
瑞安州有双穗盐场,即今塘下场桥一带。
平阳州沿海有天富南盐场,在十一都南监。天富南盐课司时常迁徙,原因是常常为台风海潮冲击所毁。
温州五大盐场行政上隶属两浙盐运司管理。元代盐场吏员设有司令、司丞、管勾等职。其他还有负责盐场行销的典运。元代设置盐运司来监督盐的运销,批给商人盐引,达到收取巨额盐课的目的。此外还设置了检校所,其目的是应商人到场支盐之需。
盐政管理机构还设有盐仓,掌管本地产盐的收纳和支拨。瓯江堤岸边有永和盐仓,至顺二年(1331),曾遭台风毁坏。永和仓设在瓯江边港口码头附近,可能是为了便于商人贩盐至各地。元代温州城内还有平定仓,元贞元年(1295)总管王鼐重建、至元六年(1340)总管李朵儿赤重建。
温州港口码头遗址
温州所产出的大量盐货,主要由官府颁给盐引,商人经瓯江航运行销到浙东西和江西等地。盐仓在瓯江港口边,利于盐货沿瓯江上下运输。
二、食盐法的实行
元代盐的运销有食盐法、计口而赋和商运商销三种方式,互相纠正各自弊端,交参使用。为防私盐泛滥而影响国家税收,盐场附近和沿海地区采取以“计口而赋”的食盐法,所产盐运销到浙东、江西等地,由官府给盐引,商人行销,在乐清即是如此。
史伯璿画像
所谓计口而赋,即按户口人数强行分摊盐赋,这是按国家需要来征收盐课,而不是按销盐多少来征收,这个方法叫椿配法。食盐法的推行有着深刻社会根源,随着国家开支日益浩繁,对盐课收入的要求必然越来越大,而增加盐课的办法不外乎增加盐的产量和提高价格。
元政府增加盐课的方法即如此。增加盐的产量结果是盐户日益贫困化,相率逃亡,巨额盐课收入仅极少部分以工本形式发放给盐户外,绝大部分都用以供应皇室挥霍和政府开支,而不是用于盐业生产;
提高盐价的后果也十分明显,就是民众买不起官盐,或被迫淡食或购买私盐。而私盐的流行,则进一步加剧官盐滞销,导致盐课收入大幅度减少。于是政府强行推销官盐,借以保证盐课收入。这也是元代盐政崩溃的重要原因。
因此,留心地方政务的温州人史伯璿(1299-1354)上书地方长官,指出“食盐法”的危害。史伯璿,字文玑,号牖岩,平阳钱仓人,自幼刻苦求学,笃信朱熹学说,反复研究达三十年,著有《四书管窥》《管窥外编》《青华集》等。他指出,官盐价贵、私盐价贱是元代盐法的顽疾。元代“食盐椿配,害民为甚”,实行强行推销的办法加重了民众负担,加上胥吏上下其手,民众苦不堪言。
元代盐课虽为国家重要收入来源,但其积弊日深,早为执政者忧。由于吏治腐败,民众购买的官盐价格比额定价格高出不知凡几,而且仓官克扣,多缺斤少两,比之私盐价格可谓天壤之别。不过官盐价昂,成分虚高,并未给国家带来实惠。到元末期,激起民众极大愤慨的“食盐法”一度取消,元至正三年下令“罢民间食盐法”,四年,又下令“不许抑配食盐”。但很快旧态复萌,椿配法重新实行,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三、私盐贩卖与元末地方动乱
为保证盐利为国家所有,元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严禁私盐,包括严格防止盐场和外界的交通。
因盐场大多设置在人烟稀少、远离城镇的海边,同时还在交通要道设置巡检司和巡盐军,颁布严厉处置私盐贩卖的律令,地方政府州县官员则有督办之责。但是看似严密,实则政出多门,管理混乱不堪。
清代盐引(资料图片)
私盐贩卖猖獗,无良官吏为应付盐司切责,多牵引互指。他们无力逮捕私盐贩子,则抓无辜民众抵数。泰定年间,王克敬任两浙盐运司,审判盐贩时,温州路甚至以妇女逮于两浙盐运司充数。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民众从事私盐买卖,实在是迫于生计的无奈之举。这些人幸亏有当地富家发仓廪粮食以赈之,才免于抵罪。温州地区的私盐买卖猖獗还有特殊的原因,元代后期因种种原因撤并了温州市舶司,许多依靠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民众废生失业,多私通海外贸易,本地私盐就是重要的贸易货物。
宋《本草·解盐》里的场灶煮盐
贩卖私盐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国家财政收入,政府组织军队加强对私盐贩卖的打击力度。然而元期官僚队伍腐败至极,政以贿成,官军懦弱不敢对抗私盐队伍,甚至于被私盐贩卖队伍收买,对其行为视而不见,在元末的平阳州即为如此。
私盐贩卖成为元代末期严重的社会问题,熟读史籍的史伯璿了解历朝盐政之不修,教训十分深刻,甚至成为灭亡一个王朝的重要原因。他上书浙东肃政廉访司,希望元政府要防微杜渐。然而元政府对金钱无止境的苛求,仍不断要求增加盐课。
总之,无论是商旅贩盐,或是“食盐法”,都给人民带来很大的苦难,从而大大加深了广大人民与元政府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有时激化,引起武装起义。这也是元代迅速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标题:元代这里缘何成为盐业产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