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预付式消费顽疾要根治
【资料图】
去健身房锻炼发现人去楼空,去餐馆吃饭发现店面早已易主……今年以来,多地预付式消费投诉数量明显增多。破解相关消费顽疾,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宜因噎废食,应寻求新办法破解老问题。
如今,预付式消费早已从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扩展到几乎所有消费领域,交易资金量大幅增长。部分商家往往以折扣优惠、降价促销等作为噱头,在实际履约中时常出现失信行为,甚至卷钱跑路。由于侵权成本过低,不良商家有恃无恐,消费者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探究问题的症结,不少人归结于行政监管不力。当然,必要的监管能够规范消费秩序,对不良商家起到威慑作用。但也要看到,由于涉及领域过多、消费场景多元、形式多种多样,客观上也加大了监管难度。
要想根治预付费乱象,还需切实提高违规成本,尤其是建立信用惩戒机制。对恶意圈钱跑路行为加大信用惩戒力度,从制度和技术层面持续创新,坚决打击市场乱象。
从制度创新层面看,部分地方已作出一些探索。例如,浙江对预付式消费作出规定,涉及预付卡发放条件、最高限额以及限制不当设定使用期限等内容;北京为预付消费引入风控机制,规定行业主管部门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制定预付资金存管规则,明确存管比例、资金划转条件和周期等事项。
也要注意,对预付消费的专户监管也不宜矫枉过正,部分地区实行严格的预付卡资金存管制度,对资金监管模式、资金监管比例、资金专户存管、资金划拨方式等方面均作出详细规定,这固然能够起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作用,但也有可能给商家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商业现金流的畅通,从而影响经营主体扩大再生产,最终影响消费市场的活跃度。
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也要用发展眼光看待。随着数字人民币、区块链等应用加速落地,从技术上提供了坚实保障,能够将预付风险降至最低。数字人民币技术能将合同条款写入智能合约,实现一定比例资金自动冻结,有利于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监管成本,提高交易效能,从而营造安全便捷的消费环境。
今年以来,一系列拉动消费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消费市场不断回暖。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呵护来之不易的消费态势,也要维护稳定良性的消费秩序,从而更好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