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报资讯】“海珠数字”描绘发展蓝图,老城区不断焕发新活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春炜 通讯员 海发
图/受访者提供
4月25日,第二届广州·琶洲算法大赛启动大会在广州琶洲盛大召开。本次大赛以“优选AI算法,让世界更智能”为主题,共五大赛道、三个组别,面向全球吸引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引领性的算法模型和算法应用方案项目参赛。
(资料图片)
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个拥有千年繁华与积淀的沧海明珠,正狠抓战略机遇,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投资、大抓招商,不断探索老城区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新模式,奋力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
“海珠数字”描绘发展蓝图
海珠下一步发展怎么走?“12345”,一串数字描绘了发展蓝图“密码”。
“1”是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加快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综合竞争力进入广州第一方阵,为广州争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2”是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2022年新引入超30家数字经济产业链企业,贡献超90亿元营收增量,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571.23亿元、增长22.5%,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稳妥有序推进沥滘、石溪、新市头、赤沙、康乐鹭江等城中村改造项目,龙武里(三期)等6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完工,城市更新取得实效。
“3”是建设“一区一谷一圈”,即东部建设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琶洲试验区”)、中部建设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西部建设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琶洲试验区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高新区、省经开区等国家级牌子4个、省级牌子7个,集聚企业超3.4万家,2022年实现营收4040.24亿元、增长7.1%,39个重点产业项目中已有15个竣工投产、7个即将投产。其中,欢聚大厦项目在“琶洲速度”成为今年首个竣工验收项目;与中山大学合办国际双创大赛,共建示范园区1个、试点园区2个;高质量完成江南文商旅融合圈一期3个重点项目、23个节点改造,江南西新地标——时尚之眼和智慧灯杆展露新颜。
“4”是锚定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等四个发展目标。举办琶洲算法应用国际大赛,选址建设区域领先的智能算力中心,数据经纪人制度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典型案例,清华大学华南首个数字经济专业硕士实践基地落户。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谋划打造中大纺织商圈、环海珠湿地价值圈、珠江后航道沿线片区等多个大发展平台。海珠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州市海珠区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PM2.5、PM10、NO2平均浓度分别下降8.0%、14.6%、13.9%。广州塔商圈获评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琶醍成为年轻人眼中的潮流地,中冶广场、广昊大厦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完工。
“5”是紧扣新发展理念,落实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推动创新发展、以东中西三大发展平台齐头并进推动协调发展、以海珠湿地保护利用为重点推动绿色发展、以更高水平开放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共享发展等五大主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脚踏实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融入新发展格局,激发老城市新活力
广州市海珠区是广州市老城区的典型缩影,聚焦国内老城区普遍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动能接续转换不顺畅、产城人融合不充分等问题,坚持以新带老、以老促新、新老融合,激发空间、产业、文化、生态、人口五大活力,建设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实现老城区新活力。
其中,以“协调+联通”破解新老城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激发城市空间新活力。发挥东中西地区比较优势,建设三大发展平台,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区发展格局。聚焦短板问题,坚持“拆、治、兴”并举,加快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提升“一工程三行动”,大力开展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有序转移行动,推动中大纺织商圈打造成为数字创意设计中心、科技面料研发基地、潮流趋势发布基地、品牌孵化总部基地。
以“数字+产业”破解新老动能融合不充分问题,激发产业体系新活力。依托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算法、数据、算力三大产业要素,打造“琶洲算谷”。发展都市工业、产业互联网,推动传统模式活化升级。着眼“双循环”,发挥“广交会”品牌效应,优化展会服务,推动办展形式创新,增强会展业的要素配置、产业带动作用,实现展城融合、展城互促。
以“传承+利用”破解文商旅融合不充分问题,激发城市文化新活力。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举,注重挖掘和宣传结合、保护与利用并重,形成有感召力、有海珠范、有烟火气的西部文商旅融合圈,建成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优势。
以“碳汇+转化”破解生态优势发挥不足问题,激发城央生态新活力。以“百年城央湿地+百年林荫大道+十大高品质街区”为策略,打开湿地边界,让湿地融入城市,建设环湿地价值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两山”转化海珠样本。
以“开放+服务”破解新老人群融合不充分问题,激发人口新活力。以发展机遇、包容文化、完善配套、精细服务,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促进个人融入企业、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激发人的活力,推动产城人共融,让生活因城市更美好。
持续激发城区活力,开展“出新出彩”实践探索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海珠区已成立大力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城区能级提升、城区文化建设、城区规划建设、城区治理保障4个专项工作组,组建广州市海珠区“读懂老海珠、绽放新活力”智库,持续深化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实践探索工作。
海珠区的综合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8年的1729.04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2502.52亿元。琶洲港澳客运口岸获批开放,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广佛环线加快推进,运营6条轨道交通线路,环岛路建成25.3公里。广交会展馆四期建成投用,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永久会址落户海珠。全区74条河涌消除劣Ⅴ类,东朗断面、猎德断面水质持续达标,建成碧道20.6公里。圆满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全区重点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82%。
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逐步形成“1+6+N”现代产业体系,全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由2018年的874.59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1445.47亿元,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70.5%,比2018年提升6.6个百分点,服务业总体规模、质量效益、企业数量均处于全市前列水平。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广州市海珠区作为全省唯一的“数据经纪人”“首席数据官”“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创新改革“三试点”单位,数字化氛围浓厚,2022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957.75亿元,增长6.0%。商贸消费提质扩容,全市首推千万级数字人民币消费券,举办夜间消费、数字消费、美食购物等十大“海珠之约”系列促消费活动,带动批发零售业增长5.0%。以第二产业的充分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落地,助推超境汽车开拓个性化定制汽车新赛道,服务唯品会小单快反制造工厂投产达产。
文化实力稳步增强。制定《关于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实现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实施意见》“1+N”系列文件,为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提供有力文化支撑。成立广州市海珠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文化创意产业基金、数字创意产业基地。举办“海珠非遗荟”“海珠非遗开放日”系列活动。出台全国首个区级版权产业扶持政策,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获评全国版权示范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并形成广州塔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太古仓特色美食文化展示区、海珠湿地生态文旅展示区、珠江琶醍夜间消费集聚区、江南文商旅融合样板区等文旅热点,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年均增长10%以上。2021年文化产业年营业额达70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迭代升级,2018年至今先后实施1.0-5.0改革,创新推出项目建设保障机制、审批整体提速率超70%,首席服务官工作机制被列入省“民营经济十条”,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琶洲政务服务中心,琶洲政务中心被评为全国最具标准化管理政务服务大厅。实施“党建引领、赋能稳企”行动,落实区领导“暖企八条”,2022年全区安商暖企1.07万次,解决企业发展问题超2000个,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构建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政策体系,制定都市工业、产业互联网、楼宇园区经济、专精特新、算力算法等“10+1”产业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针对性、多样化的要素供给。打造“用心办”企业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实现定制服务和线上一键办理。全国首创“琶洲论剑”猎头大赛,广州市海珠区连续4年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地区。去年12月22日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地标商圈重点项目推介大会上,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免税商店、琶洲万豪酒店项目等8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落地;2023年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促成14个重点项目签约,金额达50亿元,充分体现社会各界对海珠区营商环境的认可、对海珠区的发展前景长期看好。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栋贤
校对 | 赵丹丹